人民財評:螃蟹是用來吃的,不是用來“炒”的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“秋風起,蟹腳癢”,又到了大閘蟹肥美的時節(jié)。連日來,有多位消費者反映蟹卡“兌換難”“缺斤短兩”等問題。記者了解到,市面蟹卡基本分為型號卡和現(xiàn)金卡兩種款式,型號卡“標價”高、入手價低,1—4折即可入手,頻現(xiàn)“貨不對板”的亂象,部分品牌蟹卡甚至被“黃?!本苁?。
大閘蟹作為金秋時節(jié)的“頂流”食材,近年來市場規(guī)模持續(xù)擴大。據《中國漁業(yè)統(tǒng)計年鑒》統(tǒng)計,我國大閘蟹產量自2016年起整體呈上升趨勢,至2023年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年產量突破70億只。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的逐年擴大,為大閘蟹市場供應提供了保障,大閘蟹也因此成為尋常人家餐桌上的“??汀?。
在此過程中,各品牌發(fā)售的蟹卡發(fā)揮了不小的作用。對于商家來說,出售蟹卡可以提前鎖定銷路、回籠資金;對于走親訪友者來說,蟹卡不僅方便攜帶,而且便于對方隨時兌換享用;對于食客來說,蟹卡在手,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大快朵頤。不過,理想中的三方共贏局面,需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前提下:蟹卡貨真價實。
然而,現(xiàn)實卻是蟹卡市場亂象頻發(fā)。不少消費者反映蟹卡“兌換難”,因為商家貨源不足,有些消費者手中的蟹卡兌換被一拖再拖,數年前的蟹卡直至今年才兌換成功。還有些消費者在兌換成功后吐槽,“死蟹多,品質不好”“蟹肉空、蟹膏蟹黃幾乎沒有”“螃蟹大小與購買型號不符”……究其原因,有些商家出售的蟹卡嚴重超出經營能力,更有甚者,試圖以次充好、瞞天過海。
作為預付費式消費的一種,蟹卡本身并無原罪。作為典型的時令生鮮,大閘蟹存在“上市期短、易變質、價格波動大”的天然痛點。早在十幾年前,陽澄湖的大閘蟹養(yǎng)殖戶就開始使用蟹券蟹卡,旨在方便消費者能夠隨時兌換螃蟹。然而,隨著市場的擴大以及部分商戶的濫用,蟹卡正在從“消費憑證”異化為“價值媒介”。圍繞著蟹卡,有人熱衷于“無實物空轉”的交易模式,甚至出現(xiàn)“養(yǎng)蟹不如賣蟹,賣蟹不如倒券”的荒誕現(xiàn)象。
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也是大閘蟹品牌形象的一部分,重視和改善消費者體驗,必須清理圍繞著蟹卡出現(xiàn)的各種亂象。一方面,要堅決遏制蟹卡“無實物空轉”的資本游戲??赏ㄟ^技術手段將蟹卡與真實的螃蟹綁定,從源頭治理無實物超發(fā)的市場亂象。另一方面,不妨參照預付費卡管理辦法,要求蟹卡發(fā)行方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,在此基礎上對資金池實行第三方托管,以此來防止蟹卡變味跑偏。
螃蟹是用來吃的,不是用來“炒”的。以強有力的監(jiān)管消除蟹卡銷售亂象,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,維護大閘蟹產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,傳播正能量